穴 xué
基本解释
穴的基本解释
穴 xué
1.岩洞。泛指地上或某些建筑物上的坑或孔:洞~。孔~。~居。空~来风。
2.动物的窝:巢~。虎~。蚁~。
3.墓穴:土~。砖~。
4.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叫穴位、穴道。
5.(Xué)姓。
详细解释
穴的详细解释
〈名〉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本义:土窟窿,地洞)
同本义
穴,土室也。——《说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
出自穴。——《易·需》。注:“阴之路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
又如:洞穴(地洞或山洞);穴人(在洞穴中采钟乳石的人);穴流(洞穴中的水流)
墓穴;埋棺材的坑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王风·大车》
又如:寿穴(生前造的墓穴)
动物的窝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汉· 王粲《七哀诗》
又如:穴巢(鸟兽藏身的窝巢);虎穴;蚁穴
指敌人或奸人盘据、藏匿的地方
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为之穴。——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又如:穴群(谓聚众盘据);穴巢(喻敌人或匪徒盘据、活动的场所)
地道
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墨子》
又如:穴土(挖地道);穴师(挖地道的士兵);穴地(挖地道)
水道
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文选》
中医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稍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
如:穴道;穴位
〈动〉
穴居;穴藏
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左传》
又如:穴居野处(形容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态);穴处(居住山洞);穴保(穴居裸体)
挖凿;洞穿
穴土而入。——《墨子·备穴》
又如:穴矛(开凿地道的工具);穴垣(在墙上挖洞);穴胃(穿通胃壁);穴室枢户(穿室破户)
康熙字典
穴的康熙字典解释
穴 【午集下】【穴字部】
〔古文〕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又【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又【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又訓爲側。【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官名。【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又地名。【書·禹貢】鳥鼠同穴。【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註】鍚穴,麇地。【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左思·蜀都賦】嘉魚出于丙穴。【註】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又【韻會】古穴切。【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又叶胡桂切。【曹植·七啓】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又【集韻】戸橘切。【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说文解字
穴的说文解字解释
土室也。从宀八聲。凡穴之屬皆从穴。
土室也。引伸之凡空竅皆爲穴。从宀。覆其上也。八聲。胡決切。十二部。凡穴之屬皆从穴。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穴”是象形字。小篆像古人居住的半地下土窑之形。金文很像土室或岩洞。小篆与金文差别不大。隶变后楷书写作“穴”。
《说文·穴部》:“穴,土室也。从宀,八声。凡穴之属皆从穴。”(穴,土室。从宀,八声。大凡穴的部属都从穴。)
“穴”的本义即是洞穴。如“虎穴”、“蚁穴”。引申为墓穴,即埋棺材的坑。如《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此外,“穴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项重要发现,一般分布在神经末梢密布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穴”是个部首字,凡由“穴”组成的字大都与房室或窟窿有关。如“窖”、“窝”等。
字源字型
穴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