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 míng
基本解释
螟的基本解释
螟 míng
螟虫,昆虫。一般指水稻钻心虫,如二化螟、三化螟。广义指各种钻心的蛾类幼虫。
详细解释
螟的详细解释
〈名〉
螟虫,螟蛾的幼虫 [snout moth's larva]。主要生活在稻茎中,吃其髓部,危害很大。
如:螟蜮(螟和蜮,危害禾苗的两种害虫);螟蝗(螟和蝗,都是食稻麦的害虫);螟蟊(两种吃稻的害虫);螟蠹(两种害虫名)
康熙字典
螟的康熙字典解释
螟 【申集中】【虫字部】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𠀤音冥。【玉篇】食苗心蟲也。【說文】吏冥冥犯法卽生螟。【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疏】李巡云:言其姦,冥冥難知也。陸璣云:螟似虸蚄而頭不赤。【春秋·隱五年】螟。【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八月,螟。互詳螣字註。 又焦螟。【列子·湯問篇】江浦之閒生麼蟲,其名曰焦螟,羣飛而集于蚊睫。 又螟蛉。詳蛉字註。
说文解字
螟的说文解字解释
蟲食穀葉者。吏冥冥犯法卽生螟。从虫从冥,冥亦聲。
蟲食苗葉者。見爾雅,毛傳。吏气貣則生?。貣各本作貸。今正。气,貣皆求也。貝部曰。貣從人求物也。冥螟,貣?皆曡韵。左傳曰。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故螟,?,蟊之害皆由吏。鄭箋大田云。明君以正己而去之。正己可去,則不正可招。李巡,孫炎皆謂由政所致也。从虫貣。貣亦聲。各本篆作?。解作从虫貸,貸亦聲。今正。徒得切。一部。叚螣字爲之。一部與六部合聲也。詩曰。去其螟?。小雅大田文。今詩作螣。叚借字也。
字源字型
螟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