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 fèng féng
基本解释
缝的基本解释
缝 fèng
1.接合的地方:缭~儿。无~钢管。
2.缝隙:裂~。门~儿。见~插针。床板有道~。
缝 féng
1.用针线将原来不在一起或开了口儿的东西连上:~件衣裳。鞋开了绽要~上。动过手术,伤口刚~好。
2.姓。
详细解释
缝的详细解释
〈名〉
缝合处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
又如:衣缝;裤缝;缝际(缝合之处)
罅隙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缝罅(细小的裂痕,破绽);缝子(缝隙);缝开(裂开)
喻言行中出现的漏洞、差错
他就寻个缝子,参了一本。——《儿女英雄传》
另见 féng
〈动〉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等有关, 逢声。本义:以针线连缀)
同本义
缝,以针紩衣也。——《说文》
缝,合也。——《广雅》
缝齐倍要。——《礼记·玉藻》。注:“紩也。”
可以缝裳。——《诗·魏风·葛屦》
临行密密缝。——孟郊《游子吟》
又如:缝衣(缝制衣服);缝刺(缝纫与刺绣);缝缉(缝纫);缝织(缝纫编织)
补合 。
如:缝破补绽(泛指裁制修补之类的针线活);缝紝(泛指缝纫补缀之事);缝绽(缝补破绽)
另见 fèng
康熙字典
缝的康熙字典解释
缝 【未集中】【糸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𠀤符容切,音逢。【說文】以鍼紩衣也。【詩·召南】羔羊之縫。【傳】縫言縫殺之,大小得其制。又【魏風】可以縫裳。【左傳·昭二年】敢拜子之彌縫敞邑。【註】猶補合也。 又【集韻】符風切【正韻】符中切,𠀤音馮。義同。 又【廣韻】扶用切【集韻】房用切,𠀤音俸。衣縫也。【周禮·天官】縫人掌王宮之縫線之事。【禮·檀弓】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
说文解字
缝的说文解字解释
以鍼紩衣也。从糸逢聲。
㠯鍼紩衣也。鍼下曰。所㠯縫也。召南。羔羊之縫。傳曰。縫言縫殺之大小得其宜。引申之義也。从糸。逢聲。符容切。九部。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缝”是形声兼会意字。小篆从糸,逢声,逢兼表相接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縫”。
《说文·糸部》:“縫,以针衣也。从糸,逢声。”(縫,用针把布帛连缀成衣。从糸,逢声。)
“缝”的本义为用针线连缀衣服。引申指补合。如“缝破补绽”,就是泛指裁制修补之类的针线活。
用作名词,引申指连缀缝合处,接合的地方,罅隙。如“裤缝”、“门缝”。又比喻言行中出现的漏洞、差错。
字源字型
缝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