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 wěi
基本解释
伪的基本解释
伪 wěi
1.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跟“真”相对):~装。~造。作~。~钞。去~存真。
2.不合法的;窃取政权、不为人民所拥护的:~政权。~军。~组织。
详细解释
伪的详细解释
〈形〉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说文解字
伪的说文解字解释
詐也。从人爲聲。
詐也。詐者,欺也。釋詁曰。詐,僞也。按經傳多假爲爲僞。如詩。人之爲言。卽僞言。月令。作爲淫巧。今月令云詐僞淫巧。古文尙書南僞。史記作南爲。左傳爲讀僞者不一。葢字涉於作爲則曰僞。徐鍇曰。僞者,人爲之。非天眞也。故人爲爲僞是也。荀卿曰。桀紂,性也。堯舜,僞也。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僞。又曰。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心慮而能爲之動謂之僞。慮積焉,能習焉而後成謂之僞。荀卿之意謂堯舜不能無待於人爲耳。玉裁昔爲謝侍郞墉作荀卿補注。曾言之。从人。爲聲。危睡切。古音在十七部。
字源字型
伪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