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 méi
基本解释
眉的基本解释
眉 méi
1.眉毛:浓~。~开眼笑。
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批。
3.姓。
详细解释
眉的详细解释
〈名〉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书页上端的空白 。又泛称上端。
如:书眉;眉批
借指美女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古州名 。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形〉
形容隆起 。
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老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量〉
多用于称新月。
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康熙字典
眉的康熙字典解释
眉 【午集中】【目字部】
〔古文〕𥅮【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𥄐悲切,𠀤音麋。【說文】目上毛也。【釋名】媚也。有嫵媚也。【春秋·元命包】天有攝提,人有兩眉,爲人表𠋫,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又【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郭璞註】言秀眉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註】豪眉也。 又渠眉,玉飾之溝瑑也。【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又井邊地曰眉。【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又姓。宋眉壽,明眉旭。 又【韻會】通作麋。【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𥅕𥇮,非。
说文解字
眉的说文解字解释
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凡眉之屬皆从眉。
目上毛也。人老則有長眉。豳風,小雅皆言眉壽。毛曰。豪眉也。又曰。秀眉也。方言。眉黎?鮐老也。東齊曰眉。士冠禮古文作麋。少牢饋食禮古文作微。皆假借字也。从目。象眉之形。謂?。上象頟理也。謂?在㒳眉上也。並二眉則頟理在眉閒之上。武悲切。十五部。凡眉之屬皆从眉。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眉”是象形字。甲骨文下部是眼睛(横着的“目”)。金文更加形象:三根眉毛直接长在上眼皮上,眉下是“目”。小篆的形体线条化了。隶变后楷书写作“眉”。
《说文·眉部》:“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像理也。凡眉之属皆从眉。”(眉,眼上的眉毛。从目,像眉毛的形状,上面的仌像额上的纹理。大凡眉的部属都从眉。)
“眉”的本义为眉毛。如“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后来遂用“蛾眉”来借指女子美丽的容貌,或用作美女的代称。如白居易《长恨歌》:“宛转蛾眉马前死。”
泛指在上面的。如书的正文上部叫“书眉”。
字源字型
眉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