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 háng
基本解释
航的基本解释
航 háng
1.船。
2.行船。也指飞机、宇宙飞船的飞行:~海。~空。~天。
详细解释
航的详细解释
〈名〉
船;方舟
航,船也。——《广韵》
航,方舟也。本作斻。——《集韵》
大者以为舟航柱梁。——《淮南子·主术》
譬临河而无航。——《后汉书·张衡传》
长鲸吞航。——《文选·左思·吴都赋》
又如:航人(船夫)
两船相并,因指连船而成的浮桥 。
如:航桥(渡桥)
航空,飞机的飞行活动 。
如:民航
〈动〉
船行;航行 。今飞机、飞船等飞行器在空中飞行也称航。
如:航空;宇航;航业(船舶往来一港口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营业)
渡过
峡甚逼仄,故一木航之。——《徐霞客游记》
康熙字典
航的康熙字典解释
航 【未集下】【舟字部】
【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筕。【廣韻】船也。【集韻】方舟也。【淮南子·主術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爲舟航柱梁。【註】方兩小船,𠀤與共濟爲航也。【張衡·思𤣥賦】譬臨河而無航。 又【字彙補】禹航,地名。今餘杭也。 又通作杭。【詩·衞風】誰渭河廣,一葦杭之。【註】杭,度也。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航”是形声字。小篆从方(方舟),亢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航”。
《说文》无。
“航”的本义是并连的两条船,即方舟。古代礼制规定:天子渡河,必须把船并连排列至对岸;诸侯渡河,并连四条船;大夫渡河,乘两条船并连的方舟;士渡河,只乘单舟。
用在航空中,指的是飞机的飞行活动。如“航班”。
用作动词,表示行船、渡河。如成语“一苇可航”意思是用一捆芦苇做成一只小船就可以航行过去。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也比喻用很小的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字源字型
航的字源演变
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