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 lí
基本解释
璃的基本解释
璃 lí
见 〔琉璃〕 、 〔玻璃〕
康熙字典
璃的康熙字典解释
璃 【午集上】【玉字部】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玉篇】瑠璃也。【博雅】琉璃,珠也。【古詩·爲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 又或作流離。【前漢·西域傳師古註】大秦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十種流離,此自然之物。今所用,皆銷冶石汁,加以衆藥,灌而爲之。始於元魏,月氏人商販至京,採礦鑄之。 又簟色。【韓愈·鄭羣贈簟詩】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瑠璃。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蘇軾·寄簟與蒲傳正詩】愧此八尺黃瑠璃。【註】瑠璃,象簟色,假借語也。 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明行圓滿。 又【韻會】玻璃,亦西國寶。此云水玉千年冰化,亦書作頗黎。殑原字从歺,不从歹。
说文解字新编解释
“璃”是形声字。楷书写作“璃”,从玉,离声。
《说文》无。
“玻璃”,本义是指一种色泽光洁如玉的石珠,后指人工烧制成的釉料的玻璃层。如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璃碗。”后来又指一种脆硬透明的多用作建筑、装饰的材料。如“玻璃窗”。进而引申指像玻璃一样透明的塑料。如“玻璃纸”、“有机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