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虢


姓氏:虢(繁体:虢)
拼音:guó
人口:约 8 千
排名:第 783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虢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783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虢姓的起源

虢姓主要源自:姬姓。

通“郭”,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弟、武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虢仲封于东虢,子孙以虢为氏。西周东迁后西虢国从陕西宝鸡一代,迁往下阳即河南三门峡,现三门峡虢国旧址可以说是虢氏之“本”。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成王叔父虢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的二叔父姬仲、三叔父姬叔被封于虢地,建立了虢国,史称虢仲、虢叔。其后裔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多称虢氏。虢,周王朝时期的诸侯国名,实际在历史上分为五个虢国。虢仲被封在雍地(今陕西宝鸡),史称西虢(其后裔迁封今三门峡虢国);虢叔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史称东虢。

在西周时期,由于受到犬戎的不断侵扰,西虢分裂成为两部分,分别向东迁徙:一部分迁徙到上阳(今河南三门峡陕县李家窑),之后称南虢;另一部分迁徙到下阳(今山西平陆),则称北虢。后来,部分西虢后裔与羌族人在西虢故地即今陕西宝鸡又建了一个虢国,史称小虢。到了西周王朝灭亡,周平王姬宜臼于(公元前770年)在大举东迁之时,由于郑武公姬滑突(姬掘突)护驾、建东周王朝有功,就把东虢之地封赏给了他,因此在史书上记载:“周平王四年(郑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郑国灭东虢。”东虢后人迁至陕地三门峡虢国的北虢,即今山西平陆,到公元前655年,晋灭陕地虢国。当时,南方的荆国迅速强盛起来,荆国君主庄王熊侣(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正想向中原扩张势力,就以周定王刚即位立足还未稳之际,借口东周无辜灭东虢,不善待被晋灭的陕虢虢公族为名,亲率荆国军队兴师问罪,曾一度攻击到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周定王当时大为恐惧,连忙找来虢仲的后裔姬序,把他封在阳曲(今山西太原),再次建虢国的新封国,还赐爵号为公爵,称阳曲诸侯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郭”、“虢”二字同音通假互用,故而姬序即号称虢公,亦称郭公。因此陕地三门峡虢国一带成为虢氏的散播地,而太原阳曲就成为虢氏(郭氏)诸侯国的受封地。

在历史上,人们对这些虢国的认定是不一样的,有四种观点:

五虢说:认为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皆为诸侯国。

四虢说:认为东虢、西虢、小虢、虢国(南虢、北虢)是诸侯国,南虢、北虢实为一家。

三虢说:认为东虢、西虢、北虢是诸侯国,南虢臣属于北虢,而小虢不算数。

二虢说:认为东虢和虢国(南虢、北虢)是诸侯国,西虢是采邑,小虢不算数。这些虢国的后来在春秋时期先后被强权诸侯大国所吞灭,例如:周庄王姬佗十年(秦前出公嬴出子十七年,公元前687年),秦前出公出兵灭了小虢,将其地收改为雍邑。周惠王姬阆二十二年(晋献公姬佹诸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出兵灭了南虢(今河南三门峡陕县李家窑)与北虢(今山西平陆),将其地分别收改为上阳邑和下阳邑。这些虢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子孙以及部分国人便分别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虢氏、或郭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虢氏、郭氏同宗同源,郭即虢,虢即郭,其郭氏还成为了当今中国排行第十六位的超级大姓,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左右。

姬姓来源:虢郭通用

史书记载,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叫姬叔(虢叔)、姬仲(过仲),虢是他们封国的国号,后代以国号虢为姓氏。史书又说,周文王经常“咨于二虢”,即向虢仲和虢叔咨询政事。

为什么将虢作为封国的国号呢?

原来,生活在陕甘一带的周人,在周太王时迁居今陕西省岐山和扶风交界处的周原一带,在这里建筑城邑,建立了周族的大本营。直到文王末年迁都丰邑,这里一直是周人的政治中心。

周原的西边就是宝鸡,宝鸡在古代叫陈仓。《括地志》说:“虢国故城在岐州陈仓县东四十里,次西十余里又有城,亦名虢城。”这说明宝鸡一带的确有两个虢国,其中一个虢国的遗址就是今陕西宝鸡县城所在地,另一个应该在该县城以西5公里的地方。

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岐山凤雏宫殿基址的窖穴中,发掘出大量的早周甲骨,在编号为23号的卜甲上发现有“于尚椃”三个字。尚椃即上虢。既有上虢,必有下虢,就像虢国后来有上阳城和下阳城一样。上引古陈仓的两座虢城当分别为上虢和下虢,揆诸情理,虢仲排行在前,其城当为上虢;虢叔排行在后,其城当为下虢。这两座虢城位于周人都城的外围,其作用相当于郭城。

可见,虢国之封号本来就有郭城之义,虢在周人的眼里就是郭。

在虢国所铸的青铜器中,有城虢仲簋、城虢遣生簋。虢前冠以城字,城虢并提,城虢即城郭,意即城之外城。周代青铜器又有班簋,铭文中有虢城公,虢城公亦即郭城公,虢城就是郭城。可见,周代的虢人皆知虢就是郭。

虢姓的分布

虢国的封国最初在陕西宝鸡一带,但是到了西周厉王时期,由于王室逐渐腐败,加上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周人的统治中心变得不安全起来,史书称之为“王室多故”。于是,西周晚期出现了东迁的潮流。先是始封地在今陕西华县的郑国东迁到今河南郑州一带,随后虢国也东迁到今三门峡一带,建立了虢人新的大本营。最终,周王室也被迫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时期。

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上村岭发现了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轰动了海内外。现在,在墓地原址建立了著名的虢国博物馆。可以说,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就是郭姓的祖坟,海内外郭姓到上村岭墓地来参观,实际上也是上坟扫墓、祭拜祖灵。

虢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排除郭氏不计,其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却名列第八百七十九位,以长沙为郡望。

现在湖南省的长沙市、益阳市南县三仙湖一带,尚存虢氏后裔的一大支族。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

据家谱文献《长沙虢氏族谱》的记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在昔家声,昭垂后裔。迨以郭更虢之后,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

长沙虢氏一支为古虢氏仅存的承嗣,系明朝成化年间由江西饶州迁湘地的,姓氏由“郭”复“虢”,至今已历五百多年,丁口繁衍达万,后裔再迁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广东、台湾等地。

虢姓 堂号

长沙堂:以望立堂。

新平堂:湖南长沙虢氏宗祠堂号。

虢姓 姓氏源流

一、guó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西之长治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虢,周同姓国,其后以国为氏。郑樵注云:“虢氏有二,皆王季之子。虢仲之国在今虢州,谓之西虢。僖五年,晋灭之;虢叔之国在凤翔县。《公子谱》云:‘在荥阳,谓之东虢。虢叔之国为郑所并,以建郑国;虢仲之国僖五年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后或写作“郭”。

虢姓的郡望

-

虢姓的堂号

长沙堂:以望立堂。

新平堂:湖南长沙虢氏宗祠堂号。

虢姓的姓氏源流

一、guó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西之长治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虢,周同姓国,其后以国为氏。郑樵注云:“虢氏有二,皆王季之子。虢仲之国在今虢州,谓之西虢。僖五年,晋灭之;虢叔之国在凤翔县。《公子谱》云:‘在荥阳,谓之东虢。虢叔之国为郑所并,以建郑国;虢仲之国僖五年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后或写作“郭”。

虢姓的历史名人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