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冮


姓氏:冮(繁体:冮)
拼音:gāng
人口:约 5 千
排名:第 900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冮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90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938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冮姓的起源

单一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汉族转满族之姓氏—刚,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满族冮氏起源有三种相似的说法:

据《冮氏家谱》的记载:

明朝末期有五个兄弟,原为汉族,名字分别为冮恭、冮宽、冮信、冮敏、冮惠,原籍为今河北献县铁甲庄。在清兵入关时加入旗籍,最开始时隶属镶红旗,原属满洲镶红旗,跟着努尔哈赤一路征战,后来因为立下了战功,改隶属正白旗。五兄弟先后在今辽宁锦州城西、黑山冮台、北宁冮家沟等地居住,后五兄弟因战乱而分散,又留在关东发展,老祖宗叫冮惠,留下了冮家屯,冮家店,冮家窝棚等等后人聚集地。近有学者认为,由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冮氏家谱》严重断代,无人修复、续写,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有的家谱也是仅为后人凭记忆完成的,偏误的可能姓极大。今查河北省献县铁甲庄一带,在历史上并无此姓氏族群生息,因此,冮氏源发河北献县的记述则有可质疑之处。

此说有待进一步考证。

亦是据《冮氏族谱》的记载:

明朝末期有五个兄弟,原为汉族江氏族人,原籍为今山东南部地区。后因为犯当朝之罪而一同逃亡,从山东沿海北上,在辽东半岛登岸,隐姓埋名在今辽宁锦州城附近定居,后因清军为入关而扩充军队,被编入旗,成为满族人。而因为其原籍方言中“江”字读音作gāng,所以“冮”很可能就是“江”的方言音。近有学者认为,这一支冮氏若如此说,则原应属江氏。据说在清朝时期曾属于满洲镶红旗。从其氏族主要聚居区来看,在历史上并没有能随满清王朝入关,因此做官的人也不多,应该属于满洲氏族中地位比较低下的一支。可能是由于早期满清建立时征服的其它小部落,或是汉族的边民归降以后被赐予的姓氏。一般来说,满清王朝将这样的民众多划归定居在关外满族的发源地一带居住,以便于控制。南方的冮氏族人,应该是近代少量迁居过去的。

此说有待进一步考证。

传说:

沈阳冮氏,祖上是明朝五位大臣,在明清之际结义反清复明,后来明朝覆亡,其族人被编入满洲镶红旗。于是取“江山”的“江”去一点作为家族姓氏,以志失国之耻。据今辽宁省锦州市冮氏一族的老辈人述说:冮氏祖上即为满洲人,隶属镶黄旗(一说隶属汉旗镶红旗),为地方官员,辖管辽宁漕运。后因得罪朝廷或地方豪吏,被迫逃亡。故此将原来的满族姓氏改为“冮”,遂有冮氏家族。

此说有待进一步考证。

冮姓的分布

冮氏是一个出现得较晚的姓氏,清朝时期方才出现,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辽东、渤海为郡望。

今四川省的巴中市、宜宾市、雅安市、彭州市、南江县,辽宁省的锦州市、本溪市、沈阳市新民县、凤城市、海城市、铁岭市昌图县、阜新市、辽源市、鞍山市、彰武县、黑山县、辽阳县、西丰县,福建省的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吉林省的白城市、长春市、白山市靖宇县、柳河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鸡西市、齐齐哈尔市,云南省的昭通市,北京市,天津市,湖北省的武汉市,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云南省的昭通市永善县,澳大利亚悉尼市等地,均有冮氏族人分布。冮氏在东北地区是一个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

冮姓 郡望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渤海国。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冮姓 堂号

辽东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旭升堂:以望立堂。

冮姓 姓氏源流

一、gāng

冮姓源于满族,出自汉族转满族之姓氏—刚,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冮姓的郡望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渤海国。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冮姓的堂号

辽东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旭升堂:以望立堂。

冮姓的姓氏源流

一、gāng

冮姓源于满族,出自汉族转满族之姓氏—刚,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冮姓的历史名人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