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抗


姓氏:抗(繁体:抗)
拼音:kàng
人口:不足千人
排名:第 1455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抗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455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抗姓的起源

抗姓主要源自:姬姓。

抗姓抗姓起源一

在亢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亢父氏,后以通假字分衍为单姓亢氏、伉氏、抗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抗姓第二个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三伉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三伉氏,春秋时卫邑也。抗氏,魏国三伉大夫之后,后有抗喜为汉中太守。”三伉,故址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沙店一带。在古代,“亢”、“伉”、“抗”、“杭”四字通假,因此,三伉大夫、亢父的后裔子孙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三伉氏、亢父氏,后分别衍称抗氏、杭氏、亢氏、伉氏,四氏同宗同源。到了东汉桓帝刘志执政时期(公元147~167年在位),有一位著名的宣城长史抗徐,字伯徐,丹阳人,为一时名将。史籍《汉书》记载抗徐:“乡邦称其胆智。初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由是境内无复盗贼。后为中郎将宗资别部司马,击太山贼公孙举等,破平之,斩首三千余级,封乌程东乡侯,五百户。迁泰山都尉,寇盗望风奔亡。及在长沙,宿贼皆平。卒于官。桓帝下诏追增封徐五百户,并前千户。”乌程,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县,抗徐荣封为“东乡侯”之后,定居于云阳西乡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之后,抗徐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字面更加文雅的杭氏,他的后裔子孙便以杭为姓氏,世代称杭氏至今。在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兵革肆起,抗徐的后人为了避乱,又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到了宋朝庆历年间(公元1042~1048年),天下趋定,抗徐的后人杭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杭钦训跋山涉水辗转抵达丹阳(今江苏镇江),回归先人旧地,仍定址于西乡的新埭村。故杭氏后人尊杭徐伯为杭氏的得姓始祖。

该支“伉假抗改杭”之杭氏,正确的姓氏读音仍作kàng(ㄎㄤˋ),今音讹为háng(ㄏㄤˊ)是否妥确,则有待更严谨的姓氏学专家和音韵学专家进一步考证。

抗姓抗姓起源三

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丞相陆逊次子。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陆逊的世家在江东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诸如庐江太守、郁林太守、选曹尚书、建武校尉、交州刺史、豫章太守、左节度加奉车都尉、奋威将军等等,姻亲皆为一时显赫。

因此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吴末帝孙皓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孙吴政权被西晋王朝吞灭后,陆抗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为避西晋王朝的侵扰迫害,分别改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四散迁逃,诸如抗氏、康氏、绩氏、瑁氏、仪氏、雍氏、邵氏、谭氏、承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这种来源可能性较低,实际上,西晋后有关陆家后裔的记载仍比比皆是。

抗姓的分布

亢氏、抗氏、伉氏、杭氏实际上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古代,其姓氏字互用,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皆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没有抗氏与伉氏,杭氏则名列第四百十八位、亢氏则名列第五百七十四位,多以丹阳为郡望,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

抗姓 郡望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中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省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省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朝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一带,唐朝时期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抗姓 堂号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抗姓 姓氏源流

一、kà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河北之尚义、河南之卢氏、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望出丹阳。后汉有抗徐,泰山都尉。

抗姓的郡望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中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省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省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朝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一带,唐朝时期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抗姓的堂号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抗姓的姓氏源流

一、kà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河北之尚义、河南之卢氏、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利川、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望出丹阳。后汉有抗徐,泰山都尉。

抗姓的历史名人

抗姓古代名人

抗徐汉代,又名杭徐,字伯徐,后汉丹阳(安徽宣城)人,以善于捕盗而闻名。据《说文》上载,汉代东乡侯、长沙太宗杭徐本姓抗,他的后世子孙以杭为姓,称杭氏。故抗徐又称为杭徐,为杭氏的启姓始祖。据说,他最初在家乡为吏时,曾将林薮蛮夷统统移至县下,由官府进行看管,从此社会秩序良好。由于消费品绩优异,被擢升为中郎将,并以剿灭泰山贼的大功,晋封为东乡候,出任长沙太守。

抗良玉明代,以孝行著称于世,官府旌表其门闾。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