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当前位置: > 所有文档分类> 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文学研究>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文)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文)

上传者:明月楼
|
上传时间:2016-12-23
|
次下载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文)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

/郑铁峰

  格律诗词主要弄清楚平仄、用韵、对仗。关于“对仗”,我在《岳麓诗韵》第六期《对联、对偶、对仗》一文中已有阐述。很多喜爱诗词的朋友认为平仄很难弄懂,于是对学习格律诗词望而却步。我花时间找了些资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整理出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的平仄规则,希望对诗词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诗词的朋友,有些益处。

  【七律】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七言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仄声韵较少。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且只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为平平脚)。

  ●基本格式

  上述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例: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例: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所谓“平起”、“仄起”,是指每首诗第一、二两个字是平音,就是平起。是仄音,就是仄起。但七律平仄一般“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特别是第一字和第三字可平可仄,因此,起句主要看第二个字是平音,则整诗为平起,是仄音,则整诗为仄起。

  2、所谓“入韵”和“不入韵”,是指第一句诗的句末字押韵为入韵,第一句的句末字不押韵为不入韵。

  3、例诗中,有几个多音字,应注意其读音:

  “蓬门今始为君开”的“为”字应读去声,就是现代汉语的第四声。

  “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思”也是要读去声。

  “却看妻子愁何在”的“看”应读阴平,就是现代汉语的第一声。

  【五律】说白了就是七律每句去掉前面二字,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仗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颔联)、第五句和第六句(颈联)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一般押平声韵(仄声韵很少),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押韵为入韵,首句不押韵为不入韵;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6、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主要也是看起句第二字的平仄来辨别整首诗是平起还是仄起。

  ●基本句式

  五律也有四个基本句式(就是七律每句去掉前两字):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基本格式

  上述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种格式: 仄起入韵

  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仄起不入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唐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平起不入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绝】熟悉了七言律诗,再来看七言绝句,就格外简单了。七绝其实就是截取七律中任意两联成一首诗。但整首诗的意境更高,文辞更精,寓意更深。

  ●基本句式

  与七律一样,共四种。

  平起式两种:

  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两种:

  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

  例: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诗格式

  1、首句平起平收入韵式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例: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例: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 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例:忆江柳(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例: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刘长卿)

  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3、首句仄起平收入韵式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例: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例: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例: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绝】也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五言绝句由四句二十字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格律要求

  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⑶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种基本句式。

  ⑷关于对仗问题。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

  ●平仄句型

  基本句型:

  A、仄仄平平仄(作起句时为仄起仄收不入韵)

  B、平平平仄仄(作起句时为平起仄收不入韵)

  C、平平仄仄平(作起句时为平起平收入韵)

  D、仄仄仄平平(作起句时为仄起平收入韵)

  A型起句式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B型起句式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C型起句式

  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王涯《闺人赠远》)

  D型起句式

  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排律】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之“排律”,又称“长律”。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形式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求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十句,多的长达一百句,甚至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古时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也有但极少。

  ●例诗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杜甫: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明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时张天步,从容静寒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旦,官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田地,江潭隐白苹。

  此生即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6年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个人信息泄露频发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女性专用公交”是与非
2011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7月15日)
2016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模拟题:提速降费
2015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6年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资料分析)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下跪执法
2015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7月13日)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需要以诚为先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饿了么”曝光揭示外卖乱象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研招乌龙新闻
2015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资料分析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如何劝说商贩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全面放开二孩制度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垃圾分类的窘境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疑罪从无”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奇葩证明
2015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7月11日)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阿里”打假
2011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7月16日)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女性专用公交车,你怎么看?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改变“重涨不重跌”现象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看待网络谣言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假奶粉如何消除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各行各业的“翻船体”
2016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常识判断)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城管执法的五条建议
2011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8月21日)
2016贵州公务员面试模拟题: 高学历犯罪

网友关注视频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小学英语单词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