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侴


姓氏:侴(繁体:侴)
拼音:chǒu
人口:约 1 千
排名:第 1286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侴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286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侴姓的起源

侴姓主要源自:芈姓。

侴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司法执刑官侴,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侴”字,本义就是“没有”的意思,一无所有称作“侴”。在典籍《康熙字典》中记载:“侴,敕久切,音丑,姓也。”据史籍《姓觽·二十五有》记载:“<类聚音韵>:‘侴,汉时本姓侴,改姓俞。’<汉书>:‘司徒掾俞连,一作侴连。是改姓自连始。’”据1992年长沙《丑氏嗣裔录》的编撰者注释,湖南长沙侴氏始迁祖侴魁武以上世系无文献可徵。因而侴氏之源是一个有待考证研究的历史问题。其实,侴氏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司法执刑官侴,即侴吏。侴吏,是楚国“五刑”执刑官的称谓,就是俗称的刽子手,专司执行重刑之五刑,即极刑。

后来,在侴官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侴氏、刑氏,在近代省笔改为“丑氏”。

侴姓起源二

源于丑氏,出自清朝时期康熙大帝改姓,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丑氏源于职艺,出自春秋时期吴国专职从事钮柄制作的钮宣义,属于以职业技艺名称为氏。钮氏始祖为钮宣义。春秋时期,钮宣义为吴国从卫都骑卫(军队统领),因其祖上为专职从事钮柄制作的“百工之长”,故以技艺为姓氏,称钮氏。后有族人因避祸而改为丑氏,读音仍作niǔ(ㄋㄧㄡˇ)。传说,该支丑氏改为侴氏,是清朝时期康熙大帝赐改的。在清朝康熙年间,湖南永康一个丑氏家族和其他家族因宗族之间的利益争斗,而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结果双方死伤惨重,而丑氏家族伤亡得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此人只得逃跑隐居起来。康熙大帝听到这件事后,派侍卫将这个丑氏族人找了出来,特意安抚他,并赐予给这个丑氏人新姓“侴”。看起来“侴”字意思是一个丑家人带着一把刀,而康熙大帝赐改“侴”的实际寓意是:刀械相见使丑氏一族只剩下一个人了,希望以后的侴家人能和其他姓氏的人永远和睦相处,不要再发生流血争斗了。于是,这个丑氏人从此改为侴氏,读音仍作niǔ(ㄋㄧㄡˇ)。康熙大帝的寓意也成了该支侴家的祖训,他后来并建起了一个侴家祠堂,取名“丑后乐堂”。

侴姓起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部,至金国时期称驼满氏,以部为氏,世居乌喇(今吉林省永吉),满语为Tumen Hala,汉义“万”,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侴氏、丑氏等。

②满族瑚图氏。满语为Hutu Hala,汉义“丑鬼”,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包氏,亦有称侴氏、丑氏者。

侴姓的分布

侴姓的郡望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松江府:古松江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建制,其前身即为华亭府。距今约六千~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亭府境内九峰一带(今汤村庙、姚家圈、广富林等处)已有先民劳动生息。春秋时期地属吴国。战国初期吴亡属越国,中期后属楚国。秦始皇二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20年)地属会稽郡长水县(秦末改名由拳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娄县南境。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次年陆逊进封娄侯。西晋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吴国灭亡,陆机、陆云退居乡里,读书十年,慨吴之亡,陆机作《辨亡论》,又作《文赋》;因此在锡金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农历8月,陆机、陆云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唐朝天宝十年(辛卯,公元751年)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建大明寺(宋大中祥符年间易名为普照寺);唐大中十三年(己卯,公元859年)建陀罗尼经幢于县治通衢;唐咸通十五年(甲午,公元874年)于县治西建超果寺。唐广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腾占据华亭反唐;唐乾宁四年(丁巳,公元897年)吴越王钱镠遣部将顾全武攻占华亭。五代时期后汉乾祐二年(己酉,公元949年)于县治东南建兴圣教寺。北宋庆历元年(辛巳,公元1041年)重开顾会浦(即今通波塘);宋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建济民仓,有廒十八座,容谷十二万石;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行“保甲法”;宋元丰二年(己未,公元1079年)在天马山建护珠塔;宋熙宁至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年)在兴圣教寺内建兴圣教寺塔(即方塔);宋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建常平仓;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卫公佐、卫公望献地捐资,兴建华亭县学。南宋绍兴四年(丙辰,公元1134年)开华亭濒海支河二百余里,运盐方便,田得灌溉;南宋绍熙四年(丙辰,公元1193年),杨潜等编纂的《云间志》问世;南宋端平元年(丁酉,公元1234年)华亭县令杨瑾行“经界法”,该县秋粮实征五万七千八百一十石,又建平籴仓;南宋景定四年(癸亥,公元1263年)宰相贾似道行“买公田法”,本县秋粮加征十六万石。元朝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农历10月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隶束嘉兴路,辖华亭一县;元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新设松江府,辖华亭县;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公元1290年)华亭县分出部分乡新设上海县,因此历史上一般以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公元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仍归松江府管辖。清朝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年)新设娄县;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新设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和福泉县;清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将福泉县并入青浦县;清嘉庆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新设川沙抚民厅(县级)。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松江府、上海道,下辖各县改由江苏省管辖;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设沪海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撤销沪海道,设立上海特别市,上海基本形成为目前的行政区划。

吴 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而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亦在吴郡辖境之内。南朝陈国时期,改吴郡为吴州。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再改吴州为苏州,吴地始有苏州之称,并一直沿袭至今。另外,在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在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侴姓的堂号

吴兴堂:以望立堂。

松江堂:以望立堂,亦称华亭堂。

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吴州堂。

侴姓的姓氏源流

-

侴姓的历史名人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