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苌


姓氏:苌(繁体:萇)
拼音:cháng
人口:约 8 千
排名:第 773 位
分类: -
常用: 稀有姓氏

苌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773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397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苌姓的起源

苌姓主要源自:姬姓。

苌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敬王时期大夫苌弘后裔,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的记载,周敬王姬丐(姬匄,东周王)执政时期(公元前519~前476年在位),朝堂上个大夫名叫苌弘。苌弘,字叙,公元前575/565~前492年待考,古资中人(今四川资阳雁江区)。据典籍《图经》中记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周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在此期间,苌弘曾为周敬王的复国竭忠尽智。六年后的周敬王六年(晋顷公姬弃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苌弘争取到晋顷公以及晋国范氏和中行氏两大贵族势力的支持,因此周敬王在晋国军队的帮助下,彻底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

在周敬王二十七~二十九年(晋定公姬午十九~二十一年,公元前493~491年),晋国发生了“六卿之乱”事件,由于苌弘出面帮助范氏和中行氏,对赵氏家族集团不利,因此赵简子派遣大夫羊舌肸(叔向)对周敬王施反间计,苌弘由此被生性多疑的周敬王杀害,终年八十三岁或七十三岁,待考。据典籍《庄子·外物篇》中的记载:“苌弘,蜀人,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为碧。”后世的千古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苌弘化碧”等,即由此而来。对于孔子与苌弘的会晤,史称“访弘问乐”,其后孔子传授三千弟子的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中,“乐以发和”的思想即源于苌弘的乐学理论。

在苌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苌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苌氏正宗。苌氏族人大多尊奉苌弘为得姓始祖。

苌姓起源二

源于西南夷,出自古代蜀地夷侯苌氏,其源待考。据汉朝时期的《繁长张禅等题名碑》上碑刻的记载中有“夷侯苌竟舒”,这说明在西蜀地区少数民族中即有苌氏,且为其大姓之一。近有学者指认上述第一个渊源中的苌弘即为西蜀人,所以应出西南夷族,因为传说他就是古资中人。据说,人们在四川省资中县中,发现了苌弘早年读书之地的遗迹,即发轮镇龙水村中的“苌弘读书台”等,因此还建有“苌弘祠”。

可惜,此考古鉴证不足,因此民情可宥,世毋定论且仍有争议,只能有待进一步考证。

得姓始祖

苌弘。

苌姓的分布

苌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在第八百二十二位,以魏郡为郡望。

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有苌家庄,据说是明朝初期有苌氏族人迁来该地,因以为名。当代苌氏族人在安徽、河南等省份有大量分布。

河南省内黄县宋村乡有一东沟村大部都姓苌。

河南省封丘县鲁岗乡苌寨村、冯村乡大里薛村、居厢乡大沙村都是苌姓为主

湖北省丹江口市柳河口村4组(原苍子沟村2组)大多都姓苌,现有大部分因“南水北调”工程搬迁至天门多宝镇,第二次为国家的水源储备建设背井离乡。

安徽主要分布在泗县大庄镇。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苌家庄村,大多都为苌姓,除外来姓氏苏氏,其余均为苌姓,传闻是明朝燕王扫北时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

苌姓 郡望

魏 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苌姓 堂号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邺郡堂、临漳堂。

典乐堂:据唐朝诗人韩愈《师说》一文中记载:孔子师苌弘、郯子、师襄、老聃。各师教艺不同,苌弘教孔子学音乐,故:由苌弘指点,孔子学音乐而得名,因此苌氏堂号称“典乐”。

苌姓 姓氏源流

一、(萇)chá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介休、临汾,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乳源,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左传》周大夫苌弘之后。望出魏郡东平。”此以名为氏。

2、《姓氏考略》注引《张禅题名碑》云:“蜀之夷侯有苌氏。”

3、或为苌伯氏所改。《中国姓氏大全》注“苌伯”云:“……后简为姓‘苌’。”

苌姓的郡望

魏 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苌姓的堂号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邺郡堂、临漳堂。

典乐堂:据唐朝诗人韩愈《师说》一文中记载:孔子师苌弘、郯子、师襄、老聃。各师教艺不同,苌弘教孔子学音乐,故:由苌弘指点,孔子学音乐而得名,因此苌氏堂号称“典乐”。

苌姓的姓氏源流

一、(萇)chá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介休、临汾,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乳源,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左传》周大夫苌弘之后。望出魏郡东平。”此以名为氏。

2、《姓氏考略》注引《张禅题名碑》云:“蜀之夷侯有苌氏。”

3、或为苌伯氏所改。《中国姓氏大全》注“苌伯”云:“……后简为姓‘苌’。”

苌姓的历史名人

苌姓古代名人

苌弘(?-公元前492年),字苌弘,孔子师。东周蜀人(出生于今四川省资中县西北边境与资阳市相邻一带),周代著名学者、政治家。少时喜欢读书,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今资中县发轮乡龙水村有“苌弘祠”、“苌弘读书台”遗址。据《史记·封禅书》:“苌弘以方事周灵王”。《天官书》言天数者称“周室史佚、苌弘”,至周景王时仍任大夫,常应对星象吉凶征兆之事。周敬王即位(公元前519年),参谋迁都辅佐兴邦有功,升任内史大夫,执掌朝政,周敬王二十四至二十五年间(公元前496-公元前495年)孔丘曾访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与天文知识。二十八年(公元前492年),赵简子派晋大夫叔向施反间计,周敬王信谗杀苌弘(见《左传》衷公三年),世传蜀人藏其血,三年后化为碧玉(见《望庄子·外物篇》、《升庵外集》)。“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仙,土色尚青。”(见《图经》)《资中县志》有传。

苌凤唐代,制笔艺人,文学家很喜欢他制的笔。罗隐精通书法,有一次他对制笔的工匠苌凤说:“毛笔,是文章的本钱,今天我帮你卖个好价钱。”就送给苌凤一百幅雁头笺纸,结果士大夫们一个接一个上门问价格,也有的用彩罗大组(用彩色丝织成的宽带子)去换他的笔。苌凤一次就获得千金。罗隐的名气之大,亦由此可见。

苌乃周清代,汜水县苌家村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武术家,苌家拳的创始人。汜水县的苌家村的黄河南岸,与陈家沟相距不远。现在陈家沟还流传着苌乃周学艺陈继夏的故事。陈继夏为陈氏十二世,乾隆末年人。陈继夏农闲时不是练拳,就是绘画,他不仅画艺高超,还精太极拳,据说关帝庙的壁画都出自陈继夏之手。有一天,陈继夏正在村西的古圣寺画像,这时有人轻轻走到他背后,用双手按住他的两肩。陈继夏正聚精会神地画画,没顾得上回头看一看,就条件反射般地一抖,那人不由得双脚离地,在空中翻了个跟头。他惊叫一声,心想非得摔伤不可。没想到那人落地时非常稳,他不由得暗自称奇。这个人就是苌乃周。苌乃周少年时学习少林拳,力大无比,只可惜不会用巧劲,于是他就想到陈家沟请教,学习太极拳之妙。陈继夏无意中使出的功夫,让他大开眼界,敬佩不已。后来,陈继夏和苌乃周结合为知交,陈继夏教苌乃周太极拳,苌乃周则将自己创编的子午鸳鸯钺套路传给了陈继夏。

苌孕秀清代,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人,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三甲一百六十名进士。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