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当前位置: 百家姓大全 >

输入姓氏,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输入 “张” 或 “zhang” 即可

道


姓氏:道(繁体:道)
拼音:dào
人口:约 2 万
排名:第 632 位
分类: -
常用: 罕见姓氏

道姓的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632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道姓的起源

道姓主要源自:姬姓。

道姓道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诸侯国道国,属于以国名为氏。道,周代姬姓小诸侯国国名。史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其在汝南郡阳安县,应邵曰:“道国也,今道亭是也。”道国位于今河南汝南县南部一带,一说在今河南省确山县。史籍《左传·僖公五年》中记载:“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烟也。”春秋时期,道、黄等淮汝间的小国,因惧怕楚国而联合起来,依附于强齐,但是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势弱,楚国则乘机北扩,控制了淮汝间地区。后来,楚国曾一度将道国迁到荆地,到楚平王时又迁回原地复国。道国最终为楚国所兼并,显然,在周景王姬贵十四年(楚灵王十年,公元前531年),楚灵王将许国(今河南叶县,公元前533年被灭附楚)、胡国(今河南郾城,公元前538年被灭附楚)、沈国(今河南平舆,公元前558年被灭附楚)、道国(今河南汝南)、房国(今河南遂平,公元前535年被灭附楚)、申国(公元前684年被灭附楚)这些诸侯国的贵族世家之人都迁徙到偏远的楚国后方荆地(今湖北南漳西部),这其中的道国,应当是在周景王十二~十四年之间(公元前533~531年)被灭的,即楚灵王在公元前533年灭陈国之后、公元前531年灭蔡国之前的这段历史时期。

道国灭亡之后,有道国王族子孙与国民以故国号为姓氏者,称道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道氏正宗。该支道氏族人中后有改姓氏为路氏者,亦世代相传至今。

道姓道姓起源二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塞克图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道劳·道古森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也就是明朝时期所称的博尔济吉特氏,是其氏族的一个分支,其在明朝初期即冠汉姓为道氏、祁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蒙古族道伦氏、道老土氏、道伦格日氏,汉义为“七、第七、七家”,是以排行为姓氏者,明、清时期皆有以首音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道氏。

⑶.蒙古族塞克图氏,亦称色克图氏,世居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iktu Hala,所冠汉姓中即有道氏。该支道氏始祖为清康熙大帝的六嫔妃之一道嫔,是当时员外郎、三等精奇尼哈番(三等子爵,满语为Jinjihafan)塞克图·多尔济之女,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生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大帝逊位,清雍正皇帝继位后晋尊道嫔为皇考贵人。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再被乾隆大帝尊奉为皇祖谨嫔。清朝中叶以后,在道嫔的家族人中,有以先祖母爵号为汉化姓氏者,称道氏。

⑷.在今辽宁省阜新市的伊吗图乡,有一个地名叫他力压音道伦格日,汉义为“农家七间房”,简称“七家子”,早先为明朝时期蒙古贞部落的驻扎地名,在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年(后金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1637年),后金政权在此地建立了区域性行政机构土默特左翼旗以掌管蒙民事务,期间有蒙古贞族人指地名改冠汉姓为道氏。

道姓道姓起源三

源于满族,出自满族多罗宏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多罗宏氏,亦称都拉欢氏,满语为Dolohog Hala,汉义“有道理、老实的”,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道氏、朱氏等。

⑵.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县有一支道氏族人,按其家谱记载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所赐之姓,可惜家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无法说明其得姓过程,有待进一步考证。

道姓的分布

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百零九位,以蔡州为郡望。

今江苏省的镇江市、扬州市高邮市、盐城市东台县,云南省的曲靖市会泽县、昭通市,广东省的深圳市,甘肃省的庆阳市,湖南省的常德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道氏族人分布。

道姓 郡望

蔡 州:亦称蔡郡。春秋时期为蔡国之地。秦朝时期把原来的蔡、沈二国之地改置为三川郡。汉朝时期又改为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东晋朝时期将治所移至悬瓠城(今河南汝南)。隋、唐两朝改为蔡州,一度曾名为豫州;隋朝时期改汉朝的溱州置蔡州,其治所在隋朝时期名为上蔡县,唐朝时期名为汝阴县,均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也曾置蔡州,治所在蔡阳,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部一带地区。

道姓 堂号

蔡州堂:以望立堂,亦称蔡郡堂、豫州堂。

道姓 姓氏源流

一、d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临汾,广西之武宣,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姬姓之国,今蔡州确山西南有故道城,疑为楚所并,子孙以国为氏。楚有大夫道朔;宋世有登科道大亨,常州人。”

道姓的郡望

蔡 州:亦称蔡郡。春秋时期为蔡国之地。秦朝时期把原来的蔡、沈二国之地改置为三川郡。汉朝时期又改为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东晋朝时期将治所移至悬瓠城(今河南汝南)。隋、唐两朝改为蔡州,一度曾名为豫州;隋朝时期改汉朝的溱州置蔡州,其治所在隋朝时期名为上蔡县,唐朝时期名为汝阴县,均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也曾置蔡州,治所在蔡阳,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部一带地区。

道姓的堂号

蔡州堂:以望立堂,亦称蔡郡堂、豫州堂。

道姓的姓氏源流

一、d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临汾,广西之武宣,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姬姓之国,今蔡州确山西南有故道城,疑为楚所并,子孙以国为氏。楚有大夫道朔;宋世有登科道大亨,常州人。”

道姓的历史名人

道姓古代名人

道朔春秋时期(公元前?~前703年待考),楚国人。著名楚国大夫。周桓王十七年(公元前703年),楚国派道朔前往邓国出使,道朔和另一名巴国使者在邓国南境遭到鄾国人的袭击,结果财物被掠,道朔等人被杀。楚王闻讯大怒,派大将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鄾国。由于鄾国与邓国互为姻亲,邓国即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鄾国,爆发了著名的“楚巴与邓之战”,经过三次进退后,楚巴联军前后夹击,打败了邓国,灭了鄾国。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在襄樊地区最早的一次战争。十五年后,当楚文王率军借道邓国北上攻打申、吕二国时,作为楚文王舅舅的邓国侯设宴招待了这位实力强大的外甥。这时,邓国廷上以骓甥、聃甥和养甥为代表的一批大夫,极力主张乘机杀掉楚文王。但邓侯认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不会再危及邓国的,因而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结果,楚文王征伐完申国后,在返回的时候再次攻打邓国,邓国终于被楚国灭掉。也算替大夫道朔报了仇。

道同明朝,蒙古族,河间人(今河北河间)。著名官吏。明朝洪武初年被推荐为太常寺赞礼郎,后出知番禺(今广东番禺)。道同为人刚正不阿,民赖以安。由于他热衷民众,屡次对抗地方豪强,忤逆了永嘉侯朱亮祖,结果被其杀害。

百家姓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生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