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唐代。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暮春时满眼是异乡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关楼。
伯夷曾住过的首阳山,想去瞻仰却没有过河的轻舟。
于是登上了潼关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
自从黄河把大山分开,从此此地征战不休,血流成河。
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
大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
潼关:据《元和郡县志》卷二:“潼关,在(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
别乡树:指岑参在长安的居处。岑参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后“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旧赋》)。为求仕奔波来往于长安、洛阳间。
津楼:指风陵津楼。伯夷:商末士君子。首阳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首阳山与华山为黄河所隔。
关城:指潼关城墙。
洪河:指黄河。
巨灵: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
流血:言自古以来此地征战不休,鲜血染红了黄河水。一作“流尽”。
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
曹公:即三国曹操,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参考资料:
1、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0-132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为岑参早期作品。岑参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岁时曾献书阙下,对策落第。作者失意东归,晚宿潼关,慨今怀古,睹景生情,大概于此时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湘春夜月 苦雨寄闷。近现代。周岸登。 暗销魂。半窗蕉雨黄昏。早又画角吹残,三弄落谯门。欲向桂丛轻诉,怕桂花馨薄,不解留人。更素娥暝泣,鲛丝玉箸,难剪愁根。檐花滴碎,离情似梦,捣梦如尘。小阁笼寒,空伫想、夕篝熏罢,香篆秋痕。琼箫恨远,问甚时、重见真真。待后夜,定怀中掌上盈盈,唤起同款芳尊。
和袁望回。宋代。王之道。 千古风流忆孔明,老龙高卧志存身。强陪簪绂更三圣,安坐江湖又四春。便合痴狂称达者,谁能穷悴作骚人。一杯聊复从公醉,要见予言总是真。
次韵良佐歇心歌三首。宋代。陶梦桂。 一生受用燕营窠,百岁光阴马驻坡。晚境喜无干己事,故人远寄歇心歌。君开经卷尘缘了,我辟山林诗料多。得句却愁成绮语,何如一意向禅那。
闻雁。唐代。王质。 我性爱风竹,历耳如筦弦。两日偶不闻,但见青摩烟。半夜意展转,时闻雁翩翩。未能叫云月,而我独不眠。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连。亦有鸥鹭栖,历历鸣更传。为汝饮一杯,问汝以一言。不居芦苇中,乃巢苍翠巅。萧萧西风多,一等菰蒲寒。远来有相伴,汝等岂不贤。不觉点急急,难通意惓惓。振翼忽飞去,江湖水连天。
玉楼春。近现代。夏承焘。 梦中双桨横江渡。拍手呼鸥皆伴侣。东来免共蝮蛇游,昨夜犹惊玄鹤语。思归引与闲居赋。读烂依然无写处。中年才解爱家山,无奈高楼风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