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当前位置: > 所有文档分类> 初中教育> 初中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习题

上传者:何进朋
|
上传时间:2016-11-22
|
次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习题

八上古诗鉴赏

一、赏析《望岳》

1、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61.2012·云南省昭通市品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3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意近即可)

 

 

 

 

1、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①不尽 ②终要,终当5.⑵.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6.高大巍峨  7.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8.B  9.D   10.D   11.B

7、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4、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33.2011·广东省湛江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16.2012·山东省泰安市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答案】22.B  23.D   24.D   25.B

 

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4分)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一)诗歌阅读8. (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9. (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2014年四川省雅安市

2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1.D(诗歌最后两句不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一定要登顶,俯视天下)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三、古诗词鉴赏(共3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 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 “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

答: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4分)5.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

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

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A

 

60. 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

 

二、赏析《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B

60. 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11.国破或:破(2分)    12.C(2分)

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A

65.2011·湖南省长沙市古诗文鉴赏(共13分)

(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答案】

 

 

56.2012·湖北省荆州市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来源:Zxxk.Com]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

1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答: 

13.(共6分)(1)(2分,每空1分) 破 深

2)(4分)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意对即可)

 

 

24.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 

14.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51.2010·广西省百色市,四(一), 6分)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3分)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1分)

②美的具体表现:                                                  2分)

 

  【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  诗人孤独、思乡(2分)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24.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51.2011·四川省遂宁市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答案】B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47.2012·江苏省徐州市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51.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 ”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 ”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54.2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01.16
421省考行测常识判断亮点:文史人物较多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民俗俗语入考题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双微”电子政务的意义
2018国考面试天天练之自我认知题:介绍你自己(1月15日)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模拟题02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4
2018年421省考行测亮点分析之考点集中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信仰的力量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当代国人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3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总体解读:推陈出新,难度略升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繁荣文化市场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01.23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答案01.16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解读:命题风格稳健 针对性强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解读
2018山东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评价甘愿受累的“有钱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中国式求人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05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答案03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什么是信仰?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答案01.09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专项解读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互联网+让智慧城市触手可及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判断推理练习题答案01.15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数量关系练习题答案02
联考10年行测考情大观:命题科学稳中有变国考是风向标
2018年421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解读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行测数量关系练习题02

网友关注视频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